5亿吨。钢结构行业因长期钢材匮乏提出限制和合理使用钢结构转变为推动钢结构发展的政策的指导下,钢结构诸多优势得到广泛重视并迅速发展,从重大工程、标致性建筑使用钢结构到钢结构普遍使用,呈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兴旺景象。
重大标志性的钢结构工程
高层、高耸建筑(北京中央电视台新址234m、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度490m、广州电视塔高度610m、正在建设中的上海中心大厦630m);
工业厂房(曹妃甸钢铁基地、上海江南造船基地、冶金、汽车、电力工业厂房等);
桥梁(武汉天兴洲长江公路铁路斜拉大桥主跨504m、南京大胜关长江公路铁路桁拱大桥主跨336m、苏通长江公路双塔斜拉大桥主跨1088m);
京沪高铁沿线旅客站台(北京、天津、济南、南京、苏州、上海虹桥枢纽等);
北京、昆明、武汉、广州等地50余个航空港改扩建;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济南全运会及南阳全国农民运动会等城市兴建大量的体育场馆。
民生、民心的安居钢结构工程
近十年涉及民生、民心安居工程,已经逐步开始采用了钢结构体系,特别是四川新建学校、医院要求设计成最安全的建筑。钢结构不仅提高了结构抗震性能,而且作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住宅建筑,在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武汉、青岛等地已经建成数百万平方米。而且有的企业已经规模化的提供商品化的钢结构住宅出口到世界各地。
钢结构住宅与国际钢铁协会课题LIVING STEEL
国际钢铁协会组织全球钢铁企业开发钢结构住宅,中国宝钢参加并投入大量资金和研究人员参加。
目标解决日益增长的人口住房需求;增加钢铁的消费;倡导绿色环保、环境相宜、舒适健康的住宅。
开发适合中国、印度、南非等人口密集的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住宅,全球征集优秀方案已经开展三次。
抗震救灾板房及重新利用
2008。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各地钢结构企业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仅为四川灾区就提供了60余万套活动板房,解决了灾民过渡期安置房需要。体现出轻型钢结构房屋工业化生产,安装运输方便,量轻可变,适合建材资源短缺、偏僻难行的丘陵地区及救灾使用。包括最近台湾遭受风雨灾害后,大陆提供了板房进行援助。
今年协会受四川省政府、民政厅委托,对板房的重新利用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意见。目前,宝钢已经完成了板房材料利用的试点项目,值得借鉴参考。
装备制造及构配件出口
我国自主创新的港机、容器、塔桅等大量非标设备、成套装备不仅满足了国民经济建设需要还大量出口国外;还有海外工程建设承包和外商采购钢结构产品及构件的贸易日益增多,通过钢材深加工和按照国际先进标准生产制造钢结构产品出口,促进并改变了钢铁原材料的出口现状并增加了钢材的附加值。2008年协会统计钢结构约20%出口国外。
新型钢结构制造行业崛起
目前从事钢结构制造加工企业全国约1万家左右,但有固定生产场所并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仅4000-5000家。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制造业的转移、提升及资源、成本、劳动力、市场等优势的推动,中国钢结构制造行业目前已经达到一个空前的崭新阶段。其整体规模、装备水平、制造能力国际领先。
中国钢结构制造行业基本状况
中国钢结构协会作为行业协会在国资委的领导下,全力推动着新型钢结构制造业的发展,目前钢结构生产规模从几百万吨发展到2000万吨以上。同属于金属制品制造业,对钢材进行深加工并在协会及分会指导管理下的产品还有焊接钢管、金属丝、绳、铰线及冷弯型钢,其产量达6000万吨以上。约1亿吨钢材提高了附加值并拓展了钢材应用市场。
2008年度重点企业调查统计
协会根据行业发展和国家有关部门要求,今年5月完成了2008年度中国钢结构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调查。提供数据的129家钢结构企业基本代表了我国钢结构生产经营现状和钢结构行业的发展趋势,虽然统计企业数量仅占全国钢结构企业3%左右,但其产量约占全国钢结构产量一半,具有一定的行业集中度和代表性。
2008年度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调查统计
一、 2008年度钢结构总产量1032万吨,企业员工总数182332人,人均完成57吨/年;总产值1345。38亿元,其中实现利税83。96亿元,行业利税率6。2%;钢结构及装备出口国外190。1万吨,占总产量的18。4%。
二、钢结构产量位居全国前五名的省市是:上海213。6万吨;浙江209。4万吨;安徽96。6万吨;山东91。1万吨;广东70万吨。说明沿海及中部城市钢结构制造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包括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长江精工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等5个协会认证的特级钢结构制造企业业绩突出,成长性良好,分别在不同时间取得股票上市交易,为钢结构同行竖立了榜样。
三、钢结构制造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与企业管理水平,自动化、机械化加工装备条件,以及产品、构件加工复杂性、难易性和精度控制密切相关,按照协会提出的规划目标,钢结构制造企业全员劳动力年均钢结构产量为100吨/年、人。本次统计有40家企业均达到并超过该指标。
四、钢结构产品本次统计范围分为5类,即建筑、桥梁、塔桅、非标设备及其他类。其中建筑钢结构产量573。1万吨,占总产量55%;非标设备216。3万吨,占总产量21%;其他钢结构97。1万吨,占总产量10%;桥梁87。5万吨,占总产量9%;塔桅47。5万吨,占总产量5%。建筑钢结构包括多层、高层、公共建筑及工业厂房,目前建筑钢结构市场主要是工业厂房建设占51%比例。还有桥梁领域由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大,铁路桥、公路桥及城市交通立交桥建设增长很快,全国实际钢结构桥梁年产量已经超过100万吨。还有电力、通讯和信息技术技术高速发展,有关电力输送、通讯、广播及电视塔桅结构年产量近600万吨。
五、钢结构消耗钢材品种与钢材强度级别国内均能够满足。主要使用有钢板、钢管、热轧型钢和冷弯型钢,其中钢板消耗占钢材66%;热轧型钢占16%;冷弯型钢占4%;钢管占8%;其他钢材4%。钢结构使用钢材的强度级别从Q235到Q460,用量最大的是Q345占57%,其次是Q235占34%。其他强度级别钢材仅占9%。
六、协会对参加20007年度与2008年度统计调查的62家企业相对比,钢结构产量提高21。5%;产值提高55。6%;利税增加43%。统计分析表明2008年企业尽管遭遇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及全球金融危机显现,钢结构受到的影响不大,企业经营状况仍然稳步上升,效益较好。
七、钢结构行业具有代表性的许多龙头企业,其技术、装备、规模及创新发展均有突出成绩。其中世界名牌企业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钢结构产量达到110万吨;中央企业中国冶金科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宝冶、京唐、成工等企业钢结构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该集团钢结构产量达到149万吨;还有安徽鸿路、浙江东南网架、长江精工、宝钢金属、浙江杭萧、江苏沪宁等十几家企业2008年钢结构产量均超过20万吨。
钢结构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钢结构的优越性、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已经得到社会认可并逐渐扩大了市场范围。但是得到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和主管部门的重视远远不够,目前研究开发力量薄弱,自主创新差。制约钢结构发展的主要问题有技术方面:
1、单一结构造价稍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约10%;而减少地基、沙石水泥、运输、工期及人工成本没有真正纳入成本;
2、钢结构人才少,开发商与设计人员愿意采用方便成熟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
3、对钢结构防腐、防火技术及产品了解不够,盲目强制规定增大造价,影响推广应用。
4、有关钢结构的标准、规程、规范不完善,修订编制滞后。研究开发经费严重不足,以市场化观念来编制规范标准,难免良莠不齐和产品好不一定被推荐。
经济政策方面:
1、多用钢,多采用钢结构是资源利用的战略国策,应该鼓励和加强开发。但企业从短期效益回报没有,难推广应用;
2、长期计划经济观念落后,产品精细化不够,附加值低,支撑钢结构的基础远不够强大,也是钢铁大国成长为强国的必然过程;
3、最大的市场即建筑业相对落后,房屋建筑开发利益方太多,全寿命周期的设计、使用正在深入,但权益、责任及私有权保护不够。
结 语
中国钢结构事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包括30年的改革开放,新中国50多年和民族工业100多年的深厚内涵。其中具有上百年历史的江南造船厂、山海关桥梁厂及五十年代前苏联援建的建筑、机械、重机等企业继续焕发青春,更多企业是近20年发展壮大起来的新型企业。
最近,中部安徽、湖南、湖北,山东,沿海天津、广西、湛江、深圳,西部重庆、兰州、昆明以及央企中建、中冶、中铁都在加大钢结构产业的投入,推动行业向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壮大。
我国钢结构企业抓住了历史发展机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创新发展,以市场需要为目标,走出了一条正在迈向钢结构强国的发展之路,一条新型钢结构制造工业崛起之路。http://www.hnyinxiang.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