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建筑行业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必然带来行业的利益格局和生产方式的大变革。而在这个大变革时期,新型建筑工业化作为转型方向之一已经越来越明朗,将成为行业实现“蝶变”的大机遇。如何抓住这个大机遇,这是需要全行业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采访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建筑技术处处长叶明。叶明是建筑工业化领域的权威专家,他在向我们展示他为行业的不断奉献的同时,也让大家看到了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新曙光。
建筑工业化进入发展机遇期
叶明处长说,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建筑业人口红利的淡出,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已经进入了发展的“机遇期”。建筑工业化并不是新问题,早在上世纪50年代国家就开始推行建筑工业化,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度停滞下来,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推行住宅产业化,但发展也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从客观上讲,是那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没有产生孕育建筑工业化的土壤,主要是人力成本低,劳动力市场充裕,缺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市场需求。而从主观上看,一是对建筑工业化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目的性不强,为工业而工业化、为产业化而产业化,带有主观发展的盲目性;二是对产业化的主体认识不清,过度依赖房地产企业,没能正确引导和调动建筑业在建筑工业化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说,未来,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一定要注意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遵循市场规律,不能盲目地用行政化手段推进。要让工业化的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在实践中逐步发展成熟,不能一哄而上,更不能急功近利,这才是健康发展之道。二是要科学管理,从房屋建造的全过程、全系统的角度整体推进、协调发展。要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重点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通过整合优化产业资源来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尤其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初期,社会化程度不高、专业化分工尚未形成的前提下,只有按照这种模式,才能把整个产业化技术和管理模式固化下来。三是要以技术创新为先导,研究和建立企业自主的技术体系和建造工法,这是企业的灵魂与核心竞争力,未来谁掌握了技术和工法谁就掌握了市场,谁就能在新一轮变革中掌握先机、赢得主动。
叶明处长说,近期社会上对“产业化”的称谓产生了一些争议,这是可以理解的,也反映了社会上对这项工作的关注度。他说,在众多的称谓中,住宅产业现代化、新型建筑工业化和建筑产业现代化这3个名称是从不同角度提出来的,住宅产业现代化主要是从房地产业的角度,以住宅建设为重点提出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从建筑业的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而言的,“新型”二字主要是与我国以前的建筑工业化相区别,着重强调信息化与建筑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而建筑产业现代化则更具有包容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概念,是以住宅建设为重点、以建筑工业化为途径,从而推动住房城乡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的总目标。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离不开建筑工业化,只有达到建筑工业化才能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叶明处长表示,对建筑业来说,用新型建筑工业化这个概念可能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现阶段具体工作的开展。
企业如何向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向转型
叶明处长说,建筑企业向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向转型,必须从两方面做好准备,一是要掌握工业化的建造技术,这是转型成功的灵魂。如果企业不掌握工业化建造技术,转型升级无异于缘木求鱼。二是在向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向转型时一定要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摒弃现有的“以包带管”模式,要以工程总承包为龙头,实行一体化、专业化、现代化管理模式。这两方面缺一不可,在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过程中,只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就能够抓住工作重点,坚持下去,就能够实现发展的目标。
对于具有不同资质的建筑企业,其转型方向也应该不同。对于只有施工资质的企业来说,可以向专业化施工方向转型,从项目管理公司向工程公司转型,突出专业化施工能力,形成专业化的施工队伍。
另外,叶明处长称,以往的实践表明,建筑企业在向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向转型时一定要摆脱对传统路径的依赖,要采取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式。从目前已成功转型的企业来看,前期企业内部对传统路径的依赖非常强,在技术、利益、观念、体制等各方面都顽固地存在着保守性和依赖性,传统的利益格局难以打破,而要取得成功,既要维持好原有的生产经营格局,又必须摆脱对原有体制机制的依赖,也只有另起炉灶,轻装上阵,即单独成立一个运营主体,形成独立运营模式,使企业的建筑工业化发展首先通过该主体的实践得以实现。当该主体的建造技术、管理模式成熟后,再反过来带动整个企业集团的转型发展。
而对于目前“工业化成本偏高”的说法,叶明处长剖析说,采用工业化建造方式进行生产的初期,建造成本比传统方式有所提高是正常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还没有完全掌握相关技术,没有成熟的专业化队伍和熟练的技术工人,没有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运营模式,只要企业做好了这些准备,成本自然会降下来,完全可以和传统建造方式的成本比拼,整体质量、效益也一定会实现最大化。
企业支撑和基础性技术是建筑工业化推行的关键叶明处长强调,培育龙头企业和研究完善基础性技术、标准是推行建筑工业化的关键,这是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在做的重点工作。近一个阶段,中心的工作重点主要围绕:
一是通过建立国家产业化基地来培养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目前,中心已在全国建立了3个试点城市、39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这些基地在产业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沈阳市、深圳市、济南市、合肥市和中建国际、中南建设、远大住工、黑龙江宇辉、山东万斯达等企业已经走在行业的前列,成为了新时期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领军企业。
二是开展基础性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目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正在报批阶段,预计今年5月前将出台。该标准出台后将为企业进入工业化提供技术支撑。另外,中心也在积极主编《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该标准主要是从工业化生产方式角度来界定工业化建筑的内涵,具有方向性和导向性,预计今年年底完成。该标准将为各地政策的制定和对工业化程度的评价提供依据和准则。
三是开展建筑工业化标准体系与实施机制的研究。叶明处长说,该研究课题主要从工业化技术体系入手,对过去的标准和目前缺失的标准进行梳理、完善,建立一个专题性的标准体系。同时中心也在对建筑工业化标准的实施机制开展相关研究。叶明处长举例说,建筑工业化的设计和传统的设计不同,设计的审图制度、图纸表达都发生了变化,设计工作要移位到工厂和工地;工程监理则要移位到工厂去,这是和传统方式最大的不同,各环节的责任主体范围都发生了变化,这些都需要研究,只有弄清楚这些,行业才能健康有序发展。
叶明处长坦言,尽管新型建筑工业化现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也已成为行业认同的发展趋势,但我国的新型建筑工业化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正是他的认真、执着,让我们在行业转型的十字路口看到了曙光,正是他用他的不断努力,让这个时代机遇变得越来越清晰。http://www.hnyinxiang.net/
|